每年35亿吨碳排放,厨余垃圾不容忽视
来源:(能源评论) 时间: 2021-07-30 点击:1794 点赞:0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非居民厨余垃圾处理计量收费的指导意见》,旨在全面建立健全厨余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及收费机制,这不仅有利于引导厨余垃圾源头减量,制止餐饮浪费,促进粮食节约,还将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厨余垃圾应收尽收、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直以来,如何避免食物浪费以及妥善处理厨余垃圾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全球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食物被浪费或丢弃,其重量相当于13亿吨,其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约1万亿美元。与此同时,截至2019年,全球仍有6.9亿人在忍饥挨饿。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将迎来更大挑战。

更为重要的是,食物浪费不仅关乎粮食安全与资源浪费,也为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从前端食物浪费,到厨余垃圾产生后的后端处理,都会产生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据联合国环境署估算,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10%与各环节的食物浪费息息相关。全球每年食物浪费和处理的碳足迹相当于向大气排放了35亿吨二氧化碳温室气体。

聚焦到我国,绿色和平无废城市项目主任刘华表示:“据粗略估算,中国每年因食物损失与浪费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约为11亿吨,如果参照2018年中国各省份的碳排放总量,这个数据比每个省份的碳排放总量都要高。减少食物损失与浪费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重要的有机废弃物之一,厨余垃圾的低碳管理,值得研究探索。”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生活垃圾的清运量约为24206万吨,其中厨余垃圾占比为一半左右。在当前中国厨余垃圾的处理方式中,超50%依靠填埋处理,约38%进行了焚烧处理。

今年4月,我国颁布出台了《反食品浪费法》,这无疑是中国减少食物浪费、实现低碳管理的重要开端。随后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其中也将厨余垃圾处理定为循环经济领域的重点工作。

“长期以来,中国的厨余垃圾等废弃物管理政策相对更注重垃圾后处理,在推动源头减量、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绿色和平无废城市项目主任刘华表示,“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基于数据进行科学管理和政策评估,推进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和低碳管理是值得重点关注和探索的方向。”

每年35亿吨碳排放,厨余垃圾不容忽视

不久前,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了《厨余垃圾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综述》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通过国内外食物废弃物和厨余垃圾管理与政策案例研究,总结各国在管理创新上值得借鉴的经验,并聚焦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环境管理工具,考察分析了不同厨余垃圾处理模式下的温室气体排放、资源能源使用和垃圾资源化利用情况。基于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告建议按照“厌氧消化>好氧堆肥>焚烧>填埋”的顺序优化处理模式,发挥多种技术耦合协同作用,实现厨余垃圾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

同时,报告还建议建立针对食物浪费和厨余垃圾管理的专题数据库,设立国家层面食物浪费减量目标,提升“资源化利用”在食物管理层级上的优先级,通过多种财政政策手段激励垃圾减量、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等,走向“循环经济”。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能源评论,所发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