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如何推进?| 社会科学报
来源:(社会科学报) 时间: 2019-08-07 点击:1491 点赞: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如何推进?| 社会科学报

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构成未来中国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如何推进?坚持“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大发展理念是关键。

原文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三大理念是关键》

作者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雷明

图片 |网络

首先就是要坚持“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理念。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中国现阶段所有问题的总钥匙,减贫富民的关键。不发展,就业和收入就上不去,广大贫困群体就无法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就缺乏力度,社会稳定就可能出状况,可持续减贫富民的目标就无法实现。但是,当发展所带来的环境负担超出环境自身客观承载力和恢复能力时,这就必须要以牺牲暂时的发展来换取环境的安全和永续持久的发展。针对传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先发展后保护,只发展不保护等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做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就是要坚持“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理念。

按可持续发展理论,从资本的角度,所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财富价值创造都可以看作是由物质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四类资本决定的。现实中,这四大资本之间存在着动态的互补性和替代性,然而,这种替代又是有限度的。尽管不同类别的资本替代限度可能有所不同,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替代限度也会发生改变,但任一类资本都不可能完全取代另外类别的资本。当一类资本的取得或增加是以其它资本减值为代价,不仅总资本的增长和增加是不现实的,而且这种资本本身的增加也是不可持续的。“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理念,就是强调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当物质资本和环境资本之间的替代关系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超出限度,宁可牺牲当下发展也要保护生态环境、优先解决人类代际公平问题。它强调了当发展与生态保护出现不可调和性矛盾时,环境优先,永续发展优先,保护第一,发展第二的根本发展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如何推进?| 社会科学报

其次是要坚持“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理念。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在谋求发展、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国内贫困现象依然存在,按现有贫困标准,我国尚有1660万的贫困群体,而这些贫困群体大多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如何摆脱贫困实现小康仍然是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从减贫和发展角度看,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发展,离开了发展,可持续也就失去了意义,也就谈不上可持续发展。在解决人类代际公平问题的同时,必须关注当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同时重视解决代内公平的问题,保护和发展两手都要硬。

全面实现小康,两个短板就是减贫和环保。要想真正解决问题,把问题解决好,就要牢牢抓住两个关键,一是生态,二是减贫。生态从物理学上讲,就是自然界,是我们的栖息之地,而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生态就是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和资产, 是我们发展之承载平台。减贫则是减少当代贫困,通过有效的发展使得贫困群体能够提高收入,改变生活状态,摆脱贫困,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既不能将生态和扶贫两个概念简单叠加,更不能割裂,而应该是二者有机组合。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理念就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保护与发展,生态保护与扶贫减贫,生态保护与减少收入差距、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它既强调生态保护,也强调发展,减少贫困。它将生态保护中所强调的代际公平与减贫过程中所强调的代内公平统一在一起,当然前提是在物质资本和环境资本和平相处有效替代的范围之内。“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理念,把守住“发展和环保两条底线”的总纲,强调了时刻绷紧环境保护这根弦,坚持生态文明先行,同时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当代代内公平问题的关键,努力保持适度较快的发展速度,不断缩小发展差距的思想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如何推进?| 社会科学报

第三是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减贫和发展是解决当代人的公平性问题,即解决代内公平问题,可持续发展是解决这代人和下一代人或下几代人间的公平问题,即解决代际公平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理论中四大资本理论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就是强调现实中,各类资本之间特别是自然资本和物资资本之间存在着动态的互补性和替代性。在守住保护底线的前提下,强调保护和发展可以是并行不悖,能够实现有机统一,实现保护就是发展,发展就是保护的深刻思想内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根本要义正在于守住发展与环保两条底线,在于树立底线思维。

推进的根本方法就是要坚持三大发展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的两条底线,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真正找到一条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之路。一是不仅要通过发展形成造血机制,而且是要通过科学发展形成好的造血机制,形成良性可持续的、造干净之血的机制;二是要勇于、善于、专于、精于资源向资本和财富的转换,打造切实可行的自然资源向资本和财富的生态转化机制。因地制宜地将青山绿水转化为绿色的金山银山,实现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赢。而这只有将资源变为有效资本、干净资本,资本创造出有效财富、干净财富,大力实施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才是减贫富民、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68期第1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社会科学报